五脏四季养生:冬季养生之冬养肾

冬季自立冬开始,包括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6个节气。

立冬:始于公历11月7-8日,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,万物进入休养、收藏状态。

小雪:始于公历11月22-23日,小雪节气的到来,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、降水量渐增。

大雪:始于公历12月6-8日,此时气温显著下降、降水量增多。

冬至:始于公历12月21-23日。“冬至一阳生”,从冬至开始,阳气慢慢开始回升。

小寒:始于公历1月5-7日,冷气积久而寒,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。

大寒:始于公历1月20-21日,此时天气寒冷到极致。

    冬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,我们该如何预防流感,防病保健呢?首先要顺应冬季节气特点,顾护人体的正气,是预防疾病发生与复发的第一原则。冬季万物肃杀,天寒地坼,蛰虫伏藏,万物冬眠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变化潜藏于内。肾脏的生理功能是“藏精”,冬气与肾相通,冬季是养肾护肾的最佳时机!

1. 冬季气温逐渐寒冷,我们在起居调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?

    答曰:冬季要“早卧晚起”(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,冬季适当地“睡懒觉”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,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。对于“阳康”群体,更应该保证充足睡眠时间,以养护正气);另外,应注意“起床缓和”(睡眠结束后不要起床过急过猛,让身体有个缓和的过程,先眨眨眼、动动手脚,再坐一会,然后再起床活动,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);最后要谨记“穿衣保暖”(冬季寒冷,保暖尤为重要!保暖不仅能抵御寒气进入、预防感冒,同时能起到保肾养肾的效果。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,保暖是预防疾病复发的第一要务)。

2. 冬季养生如何调节情志呢?

    答曰:冬季寒冷,自然界阴盛阳衰,心火、心气在冬日被压抑,容易出现“季节性抑郁症”等情志障碍。冬季情志养生的核心是“内敛宁静”(在新冠病毒感染及康复过程中,出现恐惧、焦虑、紧张等情绪是正常的,但我们要积极心理调适,克服悲观情绪,可以多与他人交流,相互鼓励,转移注意力。同时,可以进行呼吸放松锻炼,通过打坐、冥想等方式来调适情绪。恬淡虚无,神气内收,养精蓄锐,有利于来春阳气萌生。)

此外,冬气与肾相通,恐伤肾,因此冬季情志调养要“忌惊恐”,尽量避免受到惊恐刺激。

最后,“晒太阳”也能带来好心情!选择阳光明媚的冬日早晨在户外晒太阳,可以振奋心阳,有效改善情绪低落、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。

3. 俗话说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,冬季饮食该如何“补冬”呢?

    答曰:冬季饮食应以补“肾”为主,许多“黑色食物”具有补肾功效,例如: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枸杞、黑枣、黑木耳、黑荞麦等。冬季是进补的最好时节,可食用补气填精的温性、热性食物,如当归生姜羊肉煲。需要注意的是,冬季进补要结合不同地域气候特点,岭南地区冬季温暖湿润,服用辛温的同时,也注意防止燥热上火,少吃辣椒、胡椒、生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。可以多吃温补脾胃的食物,例如:党参、山药、栗子、核桃、芡实、陈皮、大枣、小米粥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阳康”群体在短期内应该清淡饮食,不宜大鱼大肉“进补”,以防“食复”!应当多吃蔬菜、水果等补充维生素,但要注意不要进食生冷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!

4. 冬季气温变冷,我们的运动方式需要做出什么调整呢?

    答曰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天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”。冬季虽严寒,但运动还是非常必要的,冬日运动有讲究:① 要注意“保暖防冻”。冬季室外温度低,运动前宜多穿衣,做好准备活动,待身体暖和后,再脱去厚重衣服进行锻炼。锻炼完要及时穿衣保温,避免寒邪入侵。② 冬日运动“不宜过早”:冬季晨练应在日出后进行,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午后进行。③ 冬日运动要“充分热身”。冬季低温容易导致血管收缩、关节僵硬,因此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。④ 运动选择因人而异,要“量力而行”:年轻人可以选择动作幅度小、热量消耗大的“有氧运动”,例如:快走、慢跑、跳绳等;中老年人可以选择做“慢运动”,例如: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。

    阳康人群要注意休养,防“劳复”!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。年轻人运动量不超过自己平时的1/3,之后可以逐渐增加。老年人最好从舒缓的小运动开始,观察一周左右,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。

5. 除此之外,还有哪些冬季养生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做吗?

    答曰:给大家推荐4个冬季养生(肾)小动作:①叩齿:空口咬牙,可以促进唾液分泌,是一个操作简单、又能够滋养肾水的方式;② 揉耳:耳为肾之窍,肾开窍于耳,耳是六条阳经经脉的所聚之处,经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;③搓腰:腰为肾之府,搓腰不仅能疏通腰背部的经络,还能温肾壮腰;④泡脚:睡前泡脚不仅可以驱寒保暖,而且可以帮助身体气血循环,改善睡眠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