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满蝉鸣声的童年

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”还记得罗大佑的《童年》吗?童年时期的夏季,窗外的蝉鸣声伴随着教室里的读书声,仿佛是在为我们伴奏,而盛夏,也正是从一声声的蝉鸣中开始的!

儿时,每逢响晴的日子,村落农家房前屋后的杨树、槐树、榆树等枝干上,透过树叶的缝隙,总能看到蝉轻盈的身影。

乳蝉是六条腿的小精灵。有人叫它“蝉猴”,乡下人叫它“知了猴”。父亲说,乳蝉是在夏夜破土而出,整个身体缓慢地爬向高处,黎明前背的中部裂开一条缝,开始金蝉脱壳。蝉脱壳,头部先出,随后六条腿不停地踹动,加上身躯不停摇摆。蝉在蜕皮时背部的裂缝会变大,头先挣扎出来,然后是身躯,没过一会儿,翅膀会逐渐清晰长出,便开始起飞,只剩下树干上满是泥土的外壳。这就是蝉蜕壳的过程。

蝉在地下四年蛰居,头部两条触角明显变短,出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,身体会很快变硬,黑色古怪的身躯上长有褐斑,显出金属般的光泽,看上去像穿着盔甲。长在头部的两只大眼睛,明显突出;蝉的视力极强,一旦遇到危险,一对白翅会急速扇动,瞬间飞离。

捉蝉是孩童夏天最喜爱的活动之一。记得小时候的夏天,我常和一些小伙伴在放学的课余时间或周末,结伴来到村边的小树林里,用网或塑料袋扎在竹竿的顶端捕蝉,也捡蝉蜕。

据村里的赤脚医生讲,蝉蜕是一味中药,性寒、味甘,有疏散风热、宣肺利咽、解毒透疹等功效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:“蚱蝉,味咸寒,主小儿惊痫,夜啼癫病,寒热。”《普济方》中记载:“蚱蝉(锻),赤芍药各三分,黄芩二分,为末,水一盏煎到五分,去渣服”,可治“小儿初生百日发痫”。

每年夏忙过后,村里就会来一些收蝉蜕的小商贩,小伙伴们就争先恐后地去寻蝉蜕。那次回家,路过一片树林,树上的蝉蜕特别多,于是我拿着塑料袋把那些蝉蜕尽收囊中。那年暑末蝉蜕卖了十多元,我欣喜若狂,迫不及待地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,丰富了那个物质匮乏的童年。

不仅蝉蜕是一味常用中药,古代成虫蝉体也常入药。李时珍说:“今人只知用蜕,而不知用蝉也。”医学研究表明,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;蝉及蝉蜕还含有大量的几丁质,几丁质有强肝、降压、镇痛、止血、除菌、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;同时,蝉蜕中富含甲壳素、腺苷三磷酸酶等,这些有益成分对促进生长发育、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、促进体虚患者康复等,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。

蝉是属于夏天的,也是属于童年的。夏天因为有了连绵不断的蝉鸣才显得生机勃勃,童年因为有了捉蝉的乐趣才显得丰富多彩。

 

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