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时期的中医养生文化

我国中医历史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宋朝被称为是“中国文艺复兴时期”,宋朝时期政治稳定、经济繁荣、文化昌盛,而且宋朝算得上是历史上对医学最为重视的一个时期,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多造诣高深的儒医,对中医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助,尤其是在中医养生文化这一块。

北宋的都城在开封,当时称之为东京,是当时中国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那个时候的医药管理机构、法典、制度和医药学术研究等承汉唐之风,得到广泛的传承、创新、发展和繁荣,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诸多第一,如和剂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医药管理机构;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官修针经《太平针经》;铸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尊针灸铜人“天圣针灸铜人”;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《洗冤集录》;组织编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药处方和制剂规范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;编纂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,载药达1700多种,所收药物比《唐本草》新增476种。

宋代社会开放尊师重道优礼儒士网络人才选拔俊彦的风气,造就了一大批医药学家,创造了宋代人文文化和医学文明。王惟一、王怀隐、钱乙、庞安时、朱肱、许叔微、唐慎微、窦材、郭雍、陈自明、刘昉等医药学家,依其独到的建树和创新发展成就,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。

宋朝时期与汉唐气度刚烈的社会风气相比显得文质彬彬,使社会形成了崇文尚医的浓厚风气,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诣高深的儒医,改变了史上重文轻医的现状,医药学家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大大提升。以苏轼、陆游、王安石、欧阳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儒医、养生学家所著的《养生类要》《养生颂》《续养生论》等养生著作和养生秘诀也流传于世,被后人沿用。他们不仅深谙医术,而且精究养生之道,催生了政治稳定、文化繁荣、经济发达、百姓富足的宋朝。

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执政不久,便设安济坊(即疗养院),采纳何执中的建议,在全国设立熟药所(即制药厂);合并成立了和剂局和医药惠民局;并于公元1112年亲自主持,历时18年,完成了集宋以前中医药文化之大成的旷世巨著《圣济总录》200卷,还编著了《圣济经》10卷,展现了他不同一般的医学水平,斯书理法方药皆备,是我国唯一由帝王参与编撰的医著。

《圣济总录》中记载的“千钟酒”就是我国最早开发的解酒产品,主要由枳椇子、砂仁、干姜等组成,用于缓解饮酒过量、醉酒不醒对身体的危害。宋徽宗的《圣济经》、蒲虔贯的《保生要录》、温革和陈晔合撰的《琐碎录》、曾慥的《道枢》、陈元舰的《事林广记》等养生类著作中,药枕方、导引术等养生方法颇丰。

爱国诗人陆游还是一位养生学家,一生不仅用9300多首诗歌抒发一腔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,同时还从衣食住行、运动、导引、情志等方面指导人们养生保健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。他著有《高宗圣政草》《老学庵笔记》,详细记载有强身养生延年之术,并将所著《陆氏续集验方》刻印成书。陆游素有“寿星诗翁”之美誉,享年86岁。他总结出的“清心寡欲、劳逸结合、赏梅怡情、独爱食粥”等养生要旨,恰恰暗合了中医饮食、作息、情志等调养理论。

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对养生之术也研究颇深,写过《问养生》《书养生后论》《养生说》《续养生说》等二十余篇文章,被后人编纂为《东坡养生集》,还著有《苏学士方》(又名《医药杂说》)。

宋代陈直所撰的《寿亲养老新书》是一部针对老年人的重要中医养生经典著作。全书共四卷,第一卷为宋代陈直所撰,后三卷为元代邹铉增补。该书主要论述老年养生保健的知识与方法,内容包括饮食调治、生活起居、情绪调摄等,对怡情养性、园艺种植、食品制作等养生内容论述尤详。

与唐朝养生集中在饮食方面有所不同,宋朝养生更注重健身、运动、情志等多方面,这是宋代养生的一大特点。如苏东坡提倡动形养生,提出叩齿、吐纳、按摩等多种方式。欧阳修对修身养性的导引养生情有独钟。陈直在《养老奉亲书》中详细介绍了其“养生十法”,分别为读义理书、学法帖字、澄心静坐、益友清谈、小酌半醺、浇花种竹、听琴玩鹤、焚香煎茶、登高观山、寓意弈棋,对现代人养生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。喜欢书法艺术养生的还有宋仁宗、宋徽宗、宋高宗,他们以此调养身心,陶冶情操,增进健康。


本文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